知名作家叶倾城做客第九期知行青年讲坛
学通社讯(实习记者杜洪秀)“写作之于我,越来越像一桩宿命,一份天赐的枷锁,但我愿意背负这沉重,直至永远。”她如是说。为此,她笔耕不辍,期冀有朝一日成为文坛常青树。11月3日晚,知名作家叶倾城做客第九期“知行青年讲坛”,于我院学术报告中心弘智厅举办名为“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前行”的主题讲座,与在场师生分享自己多年来文学创作中的心路历程与生活感悟。近200名师生前来聆听。
弈棋之僵止于放矢
“知道我要什么,知道我能给什么,有些东西很美好,我没有得到,但要懂得放弃”,叶倾城从大学生专业开讲,劝诫大一学生,即使你因为种种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你也应该尽力把它做好,适当的放下、舍弃,在现有的路上勇敢前行。
叶倾城向大家简单介绍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很多年前,我和你们一样上大学,大学过后,我当了十年公务员。”叶倾城表示,面对人生中出现的两条不同路径,她选择了去尝试新的、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那时她想到一句话“我不能控制人生的长度,但我能改变人生的宽度”,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先后从事了报社记者、编辑、电台主持人等职业。“人生很公平,你要得到什么,你就要付出什么”,叶倾城坦言,失去的也许是十分重要的,得到的可能是你不要的,人生中珍贵的东西很多,放弃是必要的,学会舍弃才能勇敢向前。《再多不舍,也要勇敢前行》便是她的所感所悟。
追岁月忆往昔
“我是个工科生,工科女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勤奋、爱学习,我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叶倾城的幽默玩笑引来在座师生的阵阵欢笑。在与在座师生分享自己的大学趣事时,她提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指出了现在大学生谈恋爱时的普遍心理,提出了她自己的爱情观念,“爱我少一点,但爱我久一点”。在新书《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中,她对爱情的这一观点便有所体现。她表示,此书虽然标题“柔美”但涉及爱情较少,主要是针对现代社会和现代年轻人的一个深度思考。“爱情中容易受伤害,就像运动,受伤不可避免,但年轻时的尝试好过往后毫无经验,所以爱情需要勇敢尝试。”叶倾城用形象的比拟对因怕受伤害而不敢恋爱的同学提出这样的建议。
针对“大学生活怎样充实自己,大三、大四的学生怎样为找工作做准备”这个问题,叶倾城联系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了细心解说。“社会需要什么,我就去争取什么。”叶倾城指出,想要找到好工作,就要了解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会的东西越多越好。她以自身为例,讲述自己大学时加入记者团、广播台,锻炼自己,为更好的找工作,考计算机、普通话、英语四六级等各种等级考试的经历。“也许在你工作中,这些知识一辈子都用不上,但它至少证明你爱学习、有学习能力,大学期间没有浪费时间,它增强了你的软实力。”叶倾城鼓励大家珍惜时间、多学习技能来完善自己。
谈及现代大学生的必备生活技能,叶倾城表示,学习如何建立亲密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不论是与好友相处还是将来建立婚姻家庭,都需要良好的关系处理能力,她建议大学生注意亲密关系的建立,学会与人人相处。
愿与书香为挚友
“写作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写作中,任何思维都能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讨论写作时,叶倾城表示,作家不依靠灵感写作,想要成为作家,就要先完成一种自我训练,对自己有要求,每天完成规定字数,不论有没有可写的素材,哪怕是记日记,也要坚持每天练习。“要先养成习惯,再抓住灵感”,叶倾城最后总结道。
在互动环节中,在场学生积极提问,叶倾城针对每个问题作了耐心解答。提问中不乏有精彩之处。“都说职场如战场,那么您对我们今后面对如战场般的职场有什么好的建议呢?”一位女同学提问。“首先,不要把职场想得那样黑暗、可怕,然后记住下面几点,不随意复合同事;多听、多学、多交朋友;不把职场当战场。”,叶倾城强调,保持平常心相当重要。
一位来到现场的叶倾城粉丝提问:“如果您有一天不能再从事写作这份工作,失去了写作的能力或机会,您会怎样面对呢?”对此,叶倾城表示自己也曾考虑过这个问题,她以简洁明了的答案回复道,“无论失去什么,随时接受变动,重新开始生活。”
讲座最后,叶倾城对到场人员表示感谢,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到场师生有序离场。
叶倾城,原名胡庆云,作家,1995年开始文学创作,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著有《爱是一生的修行》、《爱是一种修行》、《倾城十年》、《情感的第三条道路》、《爱与不爱都是事儿》、《一杯闲半生愁》等多部散文集,《原配》、《心碎之舞》《麒麟夜》等多部长篇小说,独立编剧的电影《如果爱上我的青春》正在投拍中。
(网编:易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