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挺膺担当 脚步丈量热土 | 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来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结合学习党领导下中国青年运动的百年历程,引导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受教育、增才干、作贡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校团委组织各学院,各学生组织以“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为主题开展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活动。学校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并为参与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提供经验支持,校团委于6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定制服装、旗帜、标识,多渠道发布信息,各学院、校级组织响应校团委的号召,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组建42支社会实践团队,共计32名教师,2000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7月下旬,校团委组织领导慰问实践团队的师生,深入实践地了解实践团队情况,并为师生们送去防暑降温防疫物品。
学校暑期实践活动受到校领导、学院领导班子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各实践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协调各方资源,联系实践单位,创新实践形式,扎实推进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展现我校学子的卓越风采,取得了优异成绩。
团中央专项入选情况
校团委组织开展的“青心援梦 青空未来”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团中央2023年全国“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人文学院“青春知行”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团中央2023年“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队。
艺术学院“艺心向党 青春筑梦”实践团获评共青团中央等三部门联合开展2023年“圆梦工程”重点实践团队及2023年遵义会议精神志愿宣讲团。
外媒报道
各团队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国教育报、中青校网、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青少年未来网、全国高校思政网、中国青年报等国家级媒体报道35次,省教育厅信息官网、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新闻网、长江网、地方媒体等省市级媒体报道百余次,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浏览量破万。
一、筑梦少儿成长 培育红色信仰
志愿者们以“多元化、多样化、专业化”为原则,结合青年志愿者特长,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服务需求,设置了科学普及、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并将垃圾分类、生态环保、文化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等内涵贯穿于活动中,使青少年在活动中提高知识文化水平,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与红色教育并行,进一步丰富广大少年儿童的暑期生活,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悦而又充实的假期。同时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充分发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助力乡村振兴 共绘时代画卷
实践团队通过基层实践、理论普及、党课宣讲的方式,用红色引领将“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学习活动落到实处,结合走访调研、文明宣讲、乡村支教等实践行动,助力乡风文明建设,同时聚焦“乡村留守儿童”群体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做好青少年困难帮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助力、播种希望。深入当地农村,考察当地农业发展情况,了解当地文化生活,感受不同地区新农村发展的独创性,并针对老人和妇女儿童开展各类基础知识的普及活动。让乡村群体切实感受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激起家乡人民对返乡大学生的肯定,同时增强大学生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聚焦基层社区 绽放志愿青春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家乡文化特色活动为核心,开展特色文化宣扬,公益支教服务,社区服务,关爱空巢老人,网络“云实践”,让家乡人民感受到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家乡做出贡献,激起家乡人民对返乡大学生的肯定,同时增强大学生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四、普及科学知识 点亮科技梦想
以科技推进乡村教育,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我校实践青年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孩子们的浮雕照片,在服务过程中安排有科技知识的讲解课,演示3D打印机的运行原理及操作方法,带领孩子们体验并打印物品,激发山区及偏远地区孩子们探索科学的热情,让孩子们了解未来科技的魅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先进的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给最渴望成长和改变命运的孩子们,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助力,点亮科技梦想。
五、感悟红色历史 传承红色精神
探访红色文化、开展公益服务,开展业务维修,开展爱心支教,探究特色农业和开展文化宣传。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为传播文明、服务农村、弘扬志愿精神,提高综合素养,发扬专业特色。各团队依托各类资源前往省内外多地体验当地文化,了解红色革命历史,开展青少年教育、党史宣讲团、调研寻访等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红色信仰,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良好风貌,同时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了解我党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增强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传承文化薪火 守护非遗记忆
通过实地走访与调研,探索乡村发展之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觉性贡献“知行”之力。同时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深入调查,体验当地的文化,感受当地多样的文化生活和新农村发展的独特性和创新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为学之实,故在履践。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实践团队从各学院专业优势出发,积极推进我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拓宽育人维度。广大师生在社会实践中感知新时代的伟大成就,充分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深刻感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自信”,积极探索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路径。在社会实践的“大思政”课堂,了解国情、感知社会,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基层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建立起与基层、与人民群众长期、密切的联系,助力乡村振兴,把在基层的磨砺锻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蜕变成长成才,成为党和人民信赖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