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行走的思政课(五)| 人文学院“与知同行”赴恩施巴东县石喊山村基层服务实践团

作者:编辑:校团委来源: 发布时间:2024-08-14点击次数: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校团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要求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以“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按照“提高站位、突出主题、立足实际、就近就便、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创新载体、务实求效”的原则,采取“主题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组织,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11个方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情、增加阅历、磨炼意志。


校团委于6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定制服装、旗帜、标识,多渠道发布信息,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加大政策支持,专门划拨了2024年社会实践教师专项补助,鼓励专职教师、辅导员深入实践地,发挥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遴选优秀学生,组建研究型、竞赛型、服务型团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局面,切实推动我校“大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人文学院“与知同行”实践团

团队指导老师

杨阳、肖凯、冯姗

团队学生负责人

孙琦玥

团队成员

袁淑霞、杨子依、杨颖、林翔、连兆媛、陈霜、张培真、陈鑫宇、韦新茹、廖倩、周曦贝

实践地点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

实践时间

2024年7月6日—7月16日

实践内容


为组织青年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运用专业知识开展科技兴农、基层治理和文化传播等活动,从而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推动乡村振兴,人文学院“与知同行”实践团以“聚焦乡村需求,贡献青春智慧”为主题,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开展为期10天的基层服务实践活动,探索石喊山村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社会治理方面的变化,推动村庄进一步发展。

前期准备

实践团成员于7月6日抵达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与石喊山村党支部书记田昊、石喊山村金石开农业产业园创始人吴发俊和沿渡河镇青年基层干部代表向丹丹等开展交流,了解当地产业建设情况,并制定后期服务计划。

产品调研

为进一步了解当地产业发展情况,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石喊山村金石开产业园创始人吴发俊和产业部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参观了当地支柱产业——柑橘种植基地,了解柑橘种植的独特地理环境,以及果品销售、采摘和饮料加工一系列产业链的运营模式。

实践团在参观柑橘销售直播间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根据直播情况提出相关优化措施:一是强化农产品品牌印象,二是直播团队应丰富创新直播形式和内容,三是通过实施整合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

跟拍采访

实践团跟拍石喊山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日常,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采访了石喊山村党支部书记田昊、沿渡河镇党委组织委员侯江华、司法局沿渡河司法所所长贾俊杰和沿渡河镇青年基层干部代表向丹丹等多位干部,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基层建设情况。

通过与几代基层干部的采访,实践团深刻领悟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刻含义,更加明确此次实践活动服务基层建设的目标。同时,实践团重视并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宣传推广,号召更多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绚丽绽放。

走村入户

在石喊山村村委会的帮助下,实践团成员前往当地村民家中,对村民(尤其是残障人士、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生活条件和困难进行深入了解,努力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实践团面向当地村民群体开展关于村干部“干实事”情况的问卷调查,贴近实际了解村干部工作内容及成效。

趣味课堂

在中国公益研究院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下,7月14日,实践团联合石喊山村“童伴之家”负责人武青苗,开展“守护安全,携手共进”系列主题教育科普活动。为了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实践团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组织以防溺水安全、食品安全、校园霸凌和交通安全等为专题的多彩课堂,旨在增强当地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文娱活动


7月13日,2024长江三峡周边十六县市象棋赛开幕式暨石喊山村夏季村晚于石喊山村广场举行,石喊山村及周边县市主要领导莅临现场,象棋赛选手、演出人员和“与知同行”实践团全体成员参与其中。

实践团在日常实践活动之余,组织排练当地民歌《六口茶》和诗朗诵《绘一副名为金石开的画》并在村晚上进行表演。经过筹备和演出此次村晚,实践团对当地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有了更全面的了解,看到其充满活力和人文魅力的一面。

为进一步推动巴东地区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为石喊山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巴东伦晚”的知名度,当地政府和企业组织2024年首届长江三峡“巴东伦晚杯”男子篮球邀请赛,实践团成员受邀前往比赛场地进行观摩学习,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来提高活动的影响力。

活动宣传

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人文学院“与知同行”实践团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在社交媒体上开展宣传工作,截至当前,累计在微信公众号“人文 与知同行 实践团”发表9篇文章,在抖音发布了16个视频作品,在小红书分享了6篇图文笔记、4篇视频笔记。

同时,实践团积极配合官方媒体进行活动宣传,先后被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五个媒体平台进行报道宣传。

团队荣誉

根据《2024年湖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94所高校共计推荐1032支团队参与重点团队立项申报。近日,2024年湖北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结果公布,人文学院“与知同行”实践团成功入选。


团队收获

通过这次实践,我收获了成长,积累了经验,更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我相信,这段宝贵的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想起这段时光,告诉自己:只要有信念,有团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期待着下一次,我们能够再次相聚,再次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孙琦玥


在整个活动中,令我难以忘怀的是传统音乐《长江峡江号子》以及堂戏《峡江曲韵》。那激昂澎湃的号子声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诉说着先辈们的坚韧与勤劳;而堂戏《峡江曲韵》以其别具一格的独特唱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独特艺术魅力、强大的感染力以及旺盛的生命力。

——袁淑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对于乡村振兴,这句话十分适用。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每一带人都在接力按照自己方式去反哺家乡。前辈人能做的终究有限,后辈人要做的便是站在前人的有膀上,把能人“喊”回来,把优秀企业请回来,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经营、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为能,使昔日“荒山”变“金山”。

——杨子依


通过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服务基层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使命和担当。基层是国家的根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深入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才能更好地理解国情、民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争取为服务基层、奉献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颖


人文学院“与知同行”实践团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石喊山村开展基层服务实践活动,通过走村入户、跟拍采访和实地调研等多种方式,深入基层,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切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


实践团把所学到的知识和个人技能运用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结合新元素新技术帮助石喊山村把人“喊”回来,引导青年学生在笃实实干中淬炼青春,以奋斗之我,在服务奉献中担当使命,执“实践”之笔,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