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十九) | 人文学院赴监利市“青春知行-监利行”实践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校团委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工作要求和学校整体工作部署,以“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和一线的专业课,让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按照“提高站位、突出主题、立足实际、就近就便、严格管理、确保安全、创新载体、务实求效”的原则,采取“主题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组织,内容涵盖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等11个方面,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引领我校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了解国情、增加阅历、磨炼意志。
校团委于6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统一定制服装、旗帜、标识,多渠道发布信息,学校党政高度重视社会实践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加大政策支持,专门划拨了2024年社会实践教师专项补助,鼓励专职教师、辅导员深入实践地,发挥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遴选优秀学生,组建研究型、竞赛型、服务型团队,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局面。切实推动我校“大思政课”建设,让思政课“行走”起来。
人文学院赴监利市“青春知行-监利行”实践团
团队指导老师
刘星、杨洋
团队学生负责人
肖喻斯
团队成员
闫雨洁、黄瑞欣、王欣、郭梦茹、张文睿、石庄宜、方杨亮、廖宇凡、吴樱
实践地点
监利市11个乡镇的革命旧址
实践时间
2024年7月8日-7月15日
实践内容
人文学院“青春知行-监利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走进“红色沃土”监利市。实践团通过自身专业所学,以实地考察调研、发放问卷、拍照写稿等形式,寻访了监利市11个乡镇的革命旧址等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相关的图文、视频及调研报告资料,引导大家认识家乡、建设家乡,同时呼吁大家保护红色文化资源,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大课堂。
团队活动
探访革命旧址,循先辈足迹,重温红色记忆
实践团师生们,沿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历程,走进周老嘴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汪桥镇红六军建军纪念碑遗址、黄歇口镇湘鄂西游击总队旧址、白螺镇狮子山白螺碉堡、新沟嘴大捷革命纪念碑等革命遗址,站在斑驳的旧址前,同学们驻足默哀,感怀革命的不易和先辈们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周老嘴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婧介绍:“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主要收藏了大革命时期,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及武器等物品,馆内真实再现了当年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值得我们铭记。”
告慰革命英灵,继先辈遗志,不惧前方逆境
“这些烈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能忘记他们的功绩,我会一直守护在这里,让他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在分盐镇花子桥红军烈士陵园,实践团有幸采访了园陵看守者胡爷爷。已经默默守护烈士陵园十余载的胡爷爷,话语朴实却充满了对革命事业的热爱和对先烈的敬仰。在汴河镇剅口烈士陵园,实践团还遇到了一位正在为烈士墓碑擦拭灰尘的老人。他深情告诉实践团,自己每一年都会来,“我们就是要让后人知道,这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舍生忘死,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当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实践团成员廖宇凡说。实践团队师生们还走访了朱河镇崔琪纪念广场、汴河镇剅口烈士陵园、福田寺镇柳关烈士陵园、花子桥红军烈士陵园、流港革命烈士纪念园,全体师生肃穆瞻仰,以告慰革命英灵。
探寻革命岁月,听文物回音,感受历史痕迹
实践团除了对革命旧址、烈士陵园寻访外,还走进了监利革命历史博物馆参观学习,并就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发展、革命旧址保护等疑惑与市博物馆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展区,实践团仔细观看展品和图片,深入了解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监利的战斗历程和丰功伟绩。特别是在看到革命先烈们使用过的珍贵遗物时,大家无不肃然起敬,深感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格。
杨馆长介绍,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博物馆目前在文物收藏保护、展览陈列、科学研究、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近些年随着互联网平台兴起,博物馆以阵地传播、流动传播、线上传播、宣讲传播等方式,积极开展“五进”活动,同时依托“主题党日、团日”“3·5 雷锋月”等重要节日,长期馆内开展或分派讲解员在全市进行服务和推广,为百姓宣讲红色文化和革命事迹。
活动宣传
本次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总共拍摄照片千余张,制作视频15部,编辑宣传推文10余篇,对监利红色文化进行了一次大梳理,不仅深入了解了监利市的红色历史文化,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还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暑期“三下乡”团队收获团队成员感悟
很感谢这次三下乡活动,让我有机会来到监利市各个乡镇,在这些平凡的乡村中去体会红色,学习精神,领悟意义。烟火里的烧烤,汽车里的歌声,天南地北的话题,烈士碑前的静穆。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好,可以放心地开玩笑,也会用心地完成任务,大家在团队中各自发挥所长,完成了很多很棒的视频和推文,也在圆桌上举起杯子碰撞,聊出了很多没有了解过的世界和经历。
——吴宗樱
通过此次走访监利红色文化,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了先辈们创造这个和平盛世的不容易。他们用“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韧精神和“何惧马革裹尸还”的大无畏精神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繁华盛世。作为大学生,我们也必将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拥有相同的情感共鸣。
——廖宇凡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为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机会,也是人生的新体验,我从中获益良多。我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学到了很多红色文化知识,同时遇到一群新朋友。我相信,这段经历将成为我大学生活中难忘的一笔财富,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
——石庄宜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深刻的认识到,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将牢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方杨亮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收获颇丰。我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将其中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农村、关心农民,为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郭梦茹
人文学院“青春知行-监利行”实践团在刘星老师的带领下,用眼参观红色景点,用心采访相关人物事迹,用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智慧编辑制作红色资源,用情将实践所得传播出去。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使命,这堂“行走的思政大课堂”,不仅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为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