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二) | 外国语学院“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

作者:编辑:校团委来源: 发布时间:2025-04-15点击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及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孵化、思想引领、品牌打造、示范带动等长效发展,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提升我校青年志愿服务整体活力和育人成效,校团委于3月—4月开展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的第四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从关爱幼小的“兴趣班教学”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助老”,从守护生态的“河湖保护”到传承非遗的“匠心课堂”,从助力基层的“社区治理”到传递知识的“食安宣讲”,知行青年以创新服务模式回应社会需求,累计覆盖超万人次,绘就文明实践的青春画卷。志愿红与春意共燃,暖心故事持续加载,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闪耀着奉献光芒的项目!



“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


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

所属学院:外国语学院

指导老师:黄小雨

项目学生负责人:覃荣

项目简介: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外国语学院“青翼共治”团队以团中央青年志愿者事业为指引,创新“校社联创”实践范式,构建“三下乡深耕基层、返家乡立足治理、校社共建服务社会”立体服务矩阵,聚焦乡村振兴、家乡建设、基层共建三大领域,以青年志愿服务“小切口”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项目以党员为先锋,以“党建 + 红色引领”为引擎驱动,通过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校社共建三维实践路径,形成“专业赋能乡村、党建引领实践、校社融合治理”的实践闭环,累计组织600余名党团员、覆盖全院基层团支部,服务群众超十万人次,绘就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获评湖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优秀单位”,申报5个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4项“优秀团队”;获CCTV-中视网、乡村振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近百次;打造“可视化、可推广”实践范式,建立“人才传承-资源循环-校地联动”可持续机制,形成广泛社会辐射力。




实践内容


党建引领彰显担当

构建校社联创新模式





“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志愿服务项目以“党建引领”为引擎,通过“校团委领导—学院团委统筹—实践团队执行”三级架构强化组织保障,创新打造“党建+志愿服务+专业融合”育人模式,与5个基层单位及宜昌等乡村振兴重点区域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校社共建”一体化平台党团员带头开展电商培训、英语公益课堂、双语红色讲解等行动,将志愿服务转化为服务基层的生动实践。


立足三领域

打造“三个一”工程


在实践深耕中,团队锚定“发展”“育人”双目标,立足乡村振兴、实践育人、校社共建三个领域,打造“一堂课、一座城、一条路”的“三个一”工程。团队连续三年深耕基层,以“外语+”特色服务为优势,以“党建+红色引领”为引擎,引入国家级项目,构建“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反馈”良性循环,助推产业振兴、教育提质、文化传承高质量发展。

“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志愿服务项目以“外语+”推动产业、教育、文化振兴,赴宜昌开展电商培训、红色文旅直播等创收10万元;创新“7+5+2”新媒体教学模式,联合8所高校打造线上“大思政课”,累计授课200余小时,与红军小学共建基地;制作双语红色讲解视频,服务游客近名,推动“红色高桥”研学基地申报,赋能红色文旅融合。

同时还以“党建+红色引领”组织100余名党团员参与“返家乡”,实施“三个一”工程开设英语公益课堂;开展助老、环保等630场志愿活动;走访老党员、创作红色文艺作品

4个社区及1所小学建常态化机制,开展英语趣味课堂120余场等特色服务,惠及儿童500余名。挂牌“志愿服务基地”,引入国家级项目,构建“专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反馈”循环,打造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服务专业化、品牌化。




团队荣誉


“青翼共治 校社联创”基层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获评“湖北省大学生社区实践优秀单位”全省仅100),申报5个国家级志愿服务项目4项“优秀团队”;获CCTV-中视网、乡村振兴网等主流媒体报道近百次打造“可视化、可推广”实践范式,建立“人才培养-资源优化-校地联动”可持续机制,形成广泛社会辐射力。






在红色党建引领与专业力量交融的社会实践中,“青翼共治,校社联创” 志愿服务项目的探索永不止步。未来,他们将持续深化 “多维融合” 实践体系,让产业振兴更具活力,教育提质更加深入,文化传承更显魅力,校社治理更为高效。以党建为舵,以专业为桨,以青春之力书写“校社联创、青翼共治”的基层服务新篇章!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