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四) | 人文学院“仁文乐湖”河湖保护项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及志愿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志愿服务项目培育孵化、思想引领、品牌打造、示范带动等长效发展,营造志愿服务良好氛围,提升我校青年志愿服务整体活力和育人成效,校团委于3月—4月开展以“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为主题的第四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
其中,涌现了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从关爱幼小的“兴趣班教学”到科技赋能的“智慧助老”,从守护生态的“河湖保护”到传承非遗的“匠心课堂”,从助力基层的“社区治理”到传递知识的“食安宣讲”,知行青年以创新服务模式回应社会需求,累计覆盖超万人次,绘就文明实践的青春画卷。志愿红与春意共燃,暖心故事持续加载,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闪耀着奉献光芒的项目!
“仁文乐湖”河湖保护
志愿服务项目
01
团队介绍
项目名称:“仁文乐湖”河湖保护项目
所属学院:人文学院
指导老师:杨阳
项目学生负责人:徐子茜
项目简介:“仁文乐湖”河湖保护志愿活动旨在为在校师生拓展志愿服务平台,创新思维和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生活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做真、做实、做到位为志愿服务标准,让身边的人、事从“仁文乐湖”志愿服务中受益,传递“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活动分为志愿者清理活动和河湖保护宣传棚活动两部分,以宣传河湖保护意识为出发点、探寻武汉河湖变迁为立足点、参与河湖环境治理为活动内容,希望通过多角度了解武汉河湖的发展史、亲身参与河湖保护治理工作、走进学校开展保护河湖主题课堂、制作微纪录片等活动。活动结束后,获得团省委、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湖泊保护志愿服务总队的表彰。
02
实践内容
护水清滩
绘就生态画卷
为切实维护武汉重点湖泊及江滩生态环境,保障水域清洁,提升生态质量,“仁文乐湖”河湖保护项目成员定期开展巡滩清理活动,以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建立“招募-培训-实践-激励”全链条管理机制,系统化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我们还结合河道治理周期规律制定季度性护水行动方案,周期性开展滩涂生态修复、污染源排查等主题志愿活动,形成了动态优化的志愿参与闭环,实现了志愿服务参与率与项目存续力的双重提升。确保环境整洁有序。
这些水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景观意义,是武汉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期开展巡滩清理活动,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校园启智 协力宣情
项目团队会在校内搭建1-2处宣传棚,创新性地将策划并有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答题闯关游戏活动,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对河湖保护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同时,为了增添活动的文化韵味与纪念价值,我们将向参与者免费发放印有河湖旖旎风光的精美明信片,使大家在娱乐中感受到河湖之美,进而提升对河湖保护的认知与责任感。
此外,我们还积极谋求与校外周边政府部门、环保组织、社区机构等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后续的宣传工作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力求将河湖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呵护河湖的良好氛围。
多元联动 全龄宣教
为构建河湖保护长效机制,我们联合社区、学校等多元主体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项目团队始终坚守宣传河湖保护理念、提升大众环保意识的理念,通过开发分龄化的水环境保护课程体系,覆盖学龄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群体,同步开展社区课堂、校园科普等多样化宣教活动,从而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切实有效地强化了河湖保护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主客交融 燃梦护河
“仁文乐湖”河湖保护项目团队以第一人称视角精心摄制了一部微纪录片,生动且详实地记录下武汉河湖的沧桑变迁史以及团队所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活动。这种独具匠心的“主观视角+客观数据”深度融合模式,无疑是一次创新性进化与升华。
它突破了传统宣传方式所存在的诸多局限,为信息传播与文化表达开辟了全新的路径;同时,还创造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群体对河湖保护这一重要事业的深厚热情与强烈责任感,为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03
项目成果
自项目实施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了十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我们的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河湖保护的行列中来。项目活动得到了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湖北省水利厅及湖泊保护志愿服务总队的表彰,共获得省级以上表彰7次。更重要的是,通过共同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湖保护,参与河湖保护,共同为营造绿水青山的家园贡献力量。
2023年至2024年累计开展活动20余次,累计志愿时长总计1800小时+,参与人数312人。
在本次活动中,乐湖团队以保护湖泊、呵护河流为使命,身体力行地传播生态理念。这一行动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众多省级媒体纷纷聚焦报道,长江云、湖北湖泊保护等媒体更是积极响应 ,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追踪报道。同时通过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与形式,将活动的内容与意义广泛扩散,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讨论,成功营造出全民关注、共同参与河湖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04
项目可持续性
随着网络、手机等主流媒体的迅猛发展,文化市场需要大量的精短影像,反映、再现瞬间的历史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故事。现在网络上,有许多"微纪录片"视频,纪录着人们的生活、思考和时代精神。
仁文乐湖宣讲团希望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早期武汉各地河湖的情况,挖掘现当代武汉河湖治理的政策及成效,记录整理武汉河湖变迁史。同时,通过团队成员亲身组织、参与河湖保护治理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让武汉河湖更加清澈。最后,宣讲团整理拍摄制作"微纪录片"追本溯源,通过还原武汉河湖变迁史和发展现状以及所做的努力,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一起保护河湖;同时还可用于后续对接的小学及社区的科普宣传教育,形成长效机制。
现有的河湖保护宣传集中在纸质媒体与公众号推文等较为书面化的宣传。团队希望通过"微纪录片"这类较为新颖的模式,以新媒体角度,在各个视频平台,进行河湖保护宣传,激发" Z 时代"青年对河湖保护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江河湖泊,事关人民群众福祉,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仁文乐湖”河湖保护项目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扩大河湖保护宣传的受众面,让河湖保护从小做起,深入人心,厚植美丽中国的理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