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青年先锋 > 正文

中国梦,知行梦,我的梦——知行学子蔡晓慧用青春去支教

作者:xgc编辑: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28点击次数:

中国梦,知行梦,我的梦

——知行学子蔡晓慧用青春去支教

蔡晓慧是个有梦的人。2009年,带着一支画笔走进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艺术系,她的梦想是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身边的美丽。和许多的90后青年学生一样,蔡晓慧喜欢美,学美术的她对于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什么最美?她常常说,有梦就美。这种理解源自她对父亲最本真的感恩。农民出生的父亲,将晓慧视为这个农民家庭的希望,为了晓慧的学费,全家迁到镇上,爸爸成为了一名农民工。凭着一股子钻劲和不服输的念头,爸爸做个各种各样的杂工、技术工,成为镇上一名有手艺的“能干人”。这也让晓慧深深的理解了梦想的力量。“从爸爸身上,我感受到,梦想是最强大的力量。”

进入大学,一个多梦的时代就此开启,晓慧卯足了劲,在学业上孜孜以求。“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一个努力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6月,蔡晓慧的艺术作品《气息》荣获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入围奖,作品《涟漪》获湖北大学“通识教育学院杯”美术作品优秀奖。2012年,其作品《鸭梨》和《梵高的星空》获第六届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入围奖,其中《鸭梨》作为留校作品被系部收藏。在校期间晓慧各项成绩始终排名第一,曾多次获得学院一等奖学金,并以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获得国家奖学金。

如果不出意外,蔡晓慧将会像许多的美术系学生一样,背着画夹穿行在大街小巷寻找美的灵感,又或者登堂入室开始全新艺术生涯。而她背着画夹,一次偶然的机会,却走进了一个从未认识的世界。2009年,大一新生的蔡晓慧作为艺术系青年志愿者大队的一名成员,参与了学院举办的多项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武汉救助管理站的服务经历改变了她。武汉救助管理站收容着一些因为重病或残疾而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在没有正常家庭温暖的环境下成长,渴望被关爱。在与他们的接触中,蔡晓慧真切的感受到,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懂得,是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用青春去支教的梦想就此生根。

2011年玉树地震,晓慧主动找到去地震灾区玉树的支教队,带着自己的奖学金跟随7名武汉大学生一同前往玉树支教。近四十个小时的车程才到达支教地方,住板房、没厕所、天气恶劣、饮食不习惯、有高原反应……青春是什么?那就是随时都能决定,随时都能行动。第一说走就走的支教经历给蔡晓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坚定了她支教的梦想。“我走的那天,下着雨,孩子们有的举着伞,有的干脆淋着雨来送我们,他们湿淋淋的身体,湿淋淋的目光,让我的心也湿淋淋的。”那一刻,晓慧觉得,如果有了梦想,就一定有坚持下去的力量。2012年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一则武汉大学生的报道引起广泛关注,晓慧组织的为白血病患者张杰募捐和义务卖报筹集善款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看到了90后大学生的情怀和品格,而在晓慧看来,这一切只是因为有梦。

梦想,是晓慧前行的动力。而这动力在2012年11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鼓舞。当习总书记深情阐述的“中国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投射进一个90后的内心世界时,这个原本属于晓慧的梦想开始生出了更璀璨的光芒。“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到最需要我的地方去做老师,这个小小的梦想,充满了意义,我也更加坚定了我的选择。”

2013年晓慧作为优秀学生在学院学工处实习,开始有了自己的收入,她不再向家里要生活费,同时还为弟弟提供生活费,当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老师考核的消息传来,她不顾家中父母的不解毅然报名。她知道虽然父母都期待她能够呆在学校稳定的环境,但心中的这个梦,却是一定要完成。因为四年在知行学院的求学的时光告诉自己,从“10·24”长江大学英雄群体和“支教玫瑰”赵小亭的盛赞,全社会肯定了当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而从对马加爵、药家鑫事件的争论,全社会也表达了对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困惑和反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有权利为自身正名,有义务回应社会的期待,有责任以青春激励社会精神,以文明引领社会风尚,以奉献服务社会发展。“我只是想用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的孩子做点事情,没有太多的原因。”蔡晓慧说,学生的能力有限,但支教是一件实在的事情,是她可以尽力做好的事情。“如果今年没有考上,那就明年再考,无论如何,都会坚持支教这个梦想。”去恩施,这个湖北最偏远的山区,做支教老师,这是90后的蔡晓慧,对于梦想最严正的注解;是一个手执画笔的美术生对于美最诚挚的诠释。

都在谈论梦想和美丽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一个90后的知行学子,正在大山深处,用脚步丈量爱的尺寸,用青春的工笔记下梦想的真谛,用“我的梦”构建着“中国梦”。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